各地加强小麦田管保丰收,夏粮丰收在望
各地在加强小麦田管保丰收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以确保小麦的丰产丰收。以下是各地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1. 河北省顺平县:
分类指导:顺平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特点,分类指导农户进行麦田管理。针对旺长情况,指导种植户及时镇压麦田,提高土壤保温、保水、保墒能力,促进麦苗由旺转壮。
病虫害防治:利用无人机打药控制根腐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2. 山东省茌平区:
抢抓时机:利用降雪过后旱情缓解的有利时机,进行小麦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3. 河南省:
统防统治:河南省针对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整乡整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小麦产量。
肥水调控: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促进小麦生长,增加产量。
4. 安徽省阜阳市:
统防统治:采购高效防控药剂,实行市、县、乡、村四级挂图作战,采取“人、技结合”的方式进行统防统治作业质量监管。
无人机喷洒:利用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的效果。
5. 山东省:
科技指导:山东省积极调配生产要素资源,向农民提供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精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指导,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6.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
科学田管:实施科学灌溉、施肥,重点防范“倒春寒”、冬春连旱、小麦病虫害等不利因素。
具体措施:适时镇压划锄、因地因苗管理、适时化学除草、科学精准用药、关注天气变化等。
7. 安徽省五河县:
科技支撑:利用移动式智能农情监测设备,对小麦苗情、病虫情、墒情等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分类指导。
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化、规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出动农业无人机和喷杆喷雾机,提高春管工作效率。
8. 应对“倒春寒”:
清沟理墒:保持麦田“三沟”畅通,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减少渍害影响。
预防冻害:在低温来临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性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性。
通过这些措施,各地积极应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确保小麦的丰产丰收。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田里的麦苗也悄悄地探出了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各地的小麦田管理可是忙得热火朝天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用心呵护麦苗,确保今年夏粮丰收的!
一、春管早行动,夯实丰收基础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开始陆续进入返青期。在潍坊市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办工作人员早已忙碌起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看墒情,为春管工作把脉问诊。为了保证春管顺利推进,他们提前与农资供应商协调沟通,储备充足的化肥、农药等物资,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合理。
二、农资保障到位,筑牢丰收根基

为确保春管顺利推进,各地纷纷加强农资保障。在河南郸城县,种植户们正抢抓农时,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当地依托科技服务包村机制,组织近百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及时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技术服务下沉,助力春管提质

在安徽望江县,种植大户鲍金根正在使用新型大型植保无人机给麦苗施肥。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不仅可以按照设计好的线路喷施肥料,还能实时生成苗情监测图,为农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帮助。这种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春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科技助力,冬小麦长势良好
在黄淮海主产区,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期已经到来。为有效应对近期降温天气给冬小麦带来的影响,主产区分类施策,抓好冬小麦田管。在河北馆陶县,农技专家指导种植户通过科学浇水,增加土壤含水量,防止地温急剧下降。在山东宁津县,农户们对部分带绿越冬和即将返青的小麦,采取喷洒叶面肥等举措,修复麦苗的冻伤。
五、打好全年粮油生产首战,主产区加强冬小麦田管
夏季粮油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在连续多年增加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目前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立春过后,黄淮海主产区迎来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期,各级部门正分类施策,抓好冬小麦田管。
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高标准农田种植区,今年种植了300多亩小麦的种粮大户韩同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准备开始喷施叶面肥。因为冬季有效降水偏少,这块麦田墒情明显不足,田间还有杂草。这几天气温较低,极易发生‘倒春寒’,要趁着天气情况好,抓紧时间灌溉‘返青水’,同时开展精准追肥作业,提高小麦田间抗逆性。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各地的小麦田管理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用心呵护麦苗,为的就是确保今年夏粮丰收。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金黄的麦田里,收获满满的喜悦和希望!